中医基础-病机-7
引言
《紊问·至真要大论》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并总结归纳出“病机十九条”,奠定了脏腑病机和六气病机的基础。
病机十九条: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肘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
本博文是 《中医基础》 博文系列的 第七篇,若想详细了解请点击 首篇博文。
1. 病机概念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归的机理,也可称为“病变机理”。病机学说,就是研究和探讨病机变化规律的学说,包括疾病的发生机理,病变机理以及传变的机理。“病机”二字,前人释为“病之机要”“病之机括”,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全过程的本质特点及其基本规律,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依据。因此,研究病机是认识疾病本质的关键,也是进行正确诊断、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2. 发病机理
- 正气不足
- 邪气导致发病
- 正邪斗争决定发病
3. 病机类型
- 猝发
- 徐发
- 伏发
- 继发
- 合病与并病
- 复发
4. 基本病机
5. 疾病演变
结语
叩问疾病演变之枢机,如执灯火以探幽微。邪正相搏之势,阴阳消长之变,表里出入之径,寒热虚实之化,皆藏于气血津液之运,脏腑经络之通。当知“病机十九条”乃示人以规矩,然临证仍需触类旁通——风火相煽可燎原,痰瘀互结能锢疾,一脏之损必累三焦,一气之逆可乱周身。病机非定格之图,实为动态之流。今日之阳亢或为明日之阴竭,此刻之表实或转刹那之里虚。故须以“审机察变”为要,观舌脉如读天书,辨症候若解棋局。见肝之病,当知传脾之机先;见湿之困,须防化热之兆现。更须悟“治病必求于本”之旨,知标者枝叶,本者根干,缓急之序关乎生死。
文章作者 会写代码的小郎中
上次更新 2025-03-19
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