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固涩剂-10
引言
凡以收敛固涩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属 于 “十剂”中 “涩可去脱”范畴。固涩剂是为正气虚弱,气、血、精、津液耗散或滑脱而设。凡自汗盗汗、久咳不止、泻痢不 止、遗精滑泄、小便失禁、血崩带下等属正气虚者,皆为其适用范围。根据气、血、精、津液耗 散滑脱致病之因和发病部位的不同,本章分为固表止汗剂、敛肺止咳剂、涩肠固脱剂、涩精止遗 剂、固崩止带剂五类。
固涩剂
第一节 固表止汗
牡蛎散
【方歌】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黄根最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奇效。
【组成】煅牡蛎君一两(30g),黄芪臣一两(30g),麻黄根佐一两(30g),小麦使百余粒,二两(60g)
【用法】散剂:共为细末,每次9g,水煎服。
【功用】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主治】体虚自汗、盗汗:夜卧尤甚,心悸短气,舌淡红,脉细弱。
第二节 敛肺止咳
九仙散
【方歌】九仙散内罂粟君,五味乌梅共为臣,参胶款桑贝桔梗,敛肺止咳益气阴。
【组成】罂粟壳君蜜炙,八两(240g),人参臣一两(30g),阿胶臣一两(30g),五味子佐一两(30g),乌梅佐一两(30g),款冬花佐一两(30g),贝母佐半两(15g),桑白皮佐一两(30g),桔梗使一两(30g)
【用法】散剂:上药为末,每服9g,白汤送服,嗽住止后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主治】久咳肺虚证:咳嗽日久,气喘自汗,痰少黏稠,脉虚数。
第三节 涩肠固脱
真人养脏汤
【方歌】真人养脏诃粟壳,肉蔻当归桂木香,术芍参甘为涩剂,脱肛久痢宜煎尝。
【组成】罂粟壳君蜜炙,三两六钱(108g),人参臣六钱(18g),白术臣六钱(18g),肉豆蔻佐煨,半两(15g),肉桂佐八钱(24g),当归佐六钱(18g),白芍佐一两六钱(48g),木香佐一两四钱(42g),诃子佐一两二钱(36g),甘草使炙,八钱(24g)
【用法】散剂:共为粗末,每服6~9g,水煎去渣,饭前温服。
【功用】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主治】久泻久痢: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
四神丸
【方歌】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服,五更肾泻最相宜。
【组成】补骨脂君四两(120g),肉豆蔻臣二两(60g),吴茱萸佐一两(30g),五味子佐二两(60g)
【用法】丸剂:上药为末,生姜四两120g,红枣十五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九丸6到9g,空心食前服。
【功用】温肾暖脾,涩肠止泻。
【主治】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桃花汤
【方歌】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用之,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止痢最宜施。
【组成】赤石脂君一斤(30g)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臣一两(6g),粳米佐一升(30g)
【用法】汤剂:水煎服,煮米令熟,去渣,放入6g赤石脂末冲服,一日2次。
【功用】温中,涩肠,止痢。
【主治】虚寒痢:下痢不止,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舌淡苔白,脉迟弱。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金锁固精丸
【方歌】金锁固精芡莲须,龙骨牡蛎沙苑蒺,莲粉糊丸盐汤下,涩精秘气滑遗无。
【组成】沙苑蒺藜君炒,二两(60g),芡实臣二两(60g),莲须佐二两(60g),煅龙骨佐一两(30g),煅牡蛎佐一两(30g)
【用法】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现代用法:丸剂,每服9g,日2次,淡盐汤或开水送下; 亦可作汤剂,加入莲子肉10g,水煎服)。
【功用】补肾涩精。
【主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腰酸耳鸣,四肢酸软,脉细弱。
【附方】
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
- 组成及用法:芡实一斤(500g)、金樱子一斤(500g),蜜丸,每服9g。
- 功用:补肾涩精。
- 主治:肾虚遗精、白浊。
第五节 固崩止带
桑螵蛸散
【方歌】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及当归,补肾宁心健忘觉。
【组成】桑螵蛸君一两(30g),人参臣一两(30g),龙骨臣一两(30g),龟甲臣酥炙,一两(30g),茯神佐一两(30g),远志佐一两(30g),当归佐一两(30g),石菖蒲佐一两(30g)
【用法】研末,每服6g,睡前人参汤调服;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调补心肾,固精止遗。
【主治】心肾两虚证:小便频数,遗尿滑精,尿如米泔,心神恍惚,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付方】 缩泉丸(原名固真丹) 《魏氏家藏方》
- 组成与用法:乌药、益智仁各等分。上药为酒制山药为糊制成小丸,每眼 6g,嚼苗香数十粒,一日 1~2 次,开水或盐汤送下。
- 功用:温祛寒,缩尿止遗。
- 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
【鉴别】
- 桑螵蛸散 vs 金锁固精丸:
前者调补心肾,主治尿频遗尿兼心神不宁;后者专固肾精,主治遗精滑泄伴腰酸耳鸣。
固冲汤
【方歌】固经丸内龟芍君,黄苓黄柏椿皮群,更加香附酒为丸,阴虚血热崩漏痊。
【组成】白术君炒,一两(30g),黄芪君生,六钱(18g),龙骨臣煅,八钱(24g),牡蛎臣煅,八钱(24g),山茱萸臣去核,八钱(24g),杭芍佐生,四钱(12g),海螵蛸佐捣细,四钱(12g),茜草佐三钱(9g),棕榈炭佐二钱(6g),五倍子佐轧细,五分(1.5g)
【用法】水煎服(五倍子药汁送服),一日2次。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肾虚弱,冲脉不固证,血崩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腰膝酸软,舌淡脉细弱。
【附方】
震灵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及用法:
禹余粮火煅醋淬,四两(120g)、紫石英四两(120g)、赤石脂四两(120g)、代赭石四两(120g)、乳香二两(60g)、五灵脂二两(60g)、没药二两(60g)、朱砂水飞,一两(30g),糯米粉糊丸,每服3g,温酒或醋汤送服。 - 功用:止血化瘀。
- 主治:冲任虚寒瘀阻崩漏(血色紫黑夹块,腹痛脉沉)。
【鉴别】
- 固冲汤 vs 震灵丹:
前者补脾肾固冲,用于虚性崩漏(色淡质稀);后者温涩化瘀,用于虚寒血瘀崩漏(色紫腹痛)。
【医案举例】
妇人血崩昏厥,周身凉,脉微迟。投固冲汤去白芍,加人参、附子,一剂血止神复。(《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经丸
【方歌】固经丸内龟芍君,黄苓黄柏椿皮群,更加香附酒为丸,阴虚血热崩漏痊。
【组成】龟板君炙,一两(30g),白芍臣炒,一两(30g),黄芩臣炒,一两(30g),黄柏佐炒,三钱(9g),椿根皮佐七钱半(22.5g),香附佐二钱半(7.5g)
【用法】酒糊为丸,每服6g,温酒或白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主治】阴虚血热崩漏:月经过多或崩中漏下,血色深红或紫黑稠黏,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弦数。
【鉴别】
- 固经丸 vs 固冲汤:
前者滋阴清热,主治血热崩漏(色深红,舌红脉数);后者益气固冲,主治脾肾虚崩漏(色淡质稀,舌淡脉弱)。
完带汤
【方歌】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组成】白术君炒,一两(30g),山药君炒,一两(30g),人参臣二钱(6g),苍术臣三钱(9g),车前子臣炒,三钱(9g),白芍佐酒炒,五钱(15g),陈皮佐五分(2g),柴胡佐六分(2g),黑芥穗佐五分(2g),甘草使一钱(3g)
【用法】水煎服,一日2次。
【功用】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证:带下色白量多,清稀无臭,倦怠便溏,面色㿠白,舌淡苔白,脉濡弱。
易黄汤
【方歌】易黄白果与荧实,车前黄柏山药施,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组成】山药君炒,一两(30g),芡实君炒,一两(30g),白果臣十枚(12g),黄柏佐盐水炒,二钱(6g),车前子佐酒炒,一钱(3g)
【用法】水煎服,连服四剂。
【功用】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主治】脾肾虚弱,湿热带下:带下黏稠量多,色黄如浓茶汁,气腥秽,舌红苔黄腻。
【附方】
清带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组成及用法:生山药一两(30g)、生龙骨六钱(18g)、生牡蛎六钱(18g)、海螵蛸四钱(12g)、茜草三钱(9g),水煎服。
- 功用:健脾固涩止带。
- 主治:赤白带下(带下赤白相兼,脉细弱)。
【鉴别】
- 易黄汤 vs 清带汤:
前者清热祛湿,主治湿热黄带(色黄腥秽,苔黄腻);后者纯涩无清,主治脾虚赤白带下。
结语
固涩剂学习暂告一段落,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应对滑脱不禁病症的有效方剂,要牢记于心,为临床打基础。
文章作者 会写代码的小郎中
上次更新 2025-04-15
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