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顺口溜

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接
白芷生姜香薷配,细辛藁本苍耳子
辛夷葱白胡荽全,风寒发散功效显


药材详解

【处方名称】麻黄

麻黄图片
【药性】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古
【特点】发汗第一药
【记忆技巧】“麻"字像汗珠滴落,“黄"通膀胱利水

【处方名称】桂枝

桂枝图片
【药性】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产地】广西、广东
【特点】解肌透疹要药
【记忆技巧】“桂"字右半似血管,通经活络第一流

【处方名称】紫苏叶

紫苏叶图片
【药性】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产地】江苏、浙江
【特点】解鱼蟹毒专用
【记忆技巧】紫苏谐音"自舒”,行气解郁脾胃舒

【处方名称】荆芥

荆芥图片
【药性】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产地】江西、湖北
【特点】风药中之润剂
【记忆技巧】“荆"似针形透疹,“芥"通解表祛风

【处方名称】防风

防风图片 【药性】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产地】黑龙江、吉林
【特点】风药中之润剂
【记忆技巧】“防"风如屏御外邪,“风"字藏止痉之功

【处方名称】羌活

羌活图片
【药性】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产地】四川、甘肃
【特点】治太阳经头痛要药
【记忆技巧】“羌"字上半似头项,专治头项强痛

【处方名称】白芷

白芷图片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产地】河南、河北
【特点】鼻渊头痛要药
【记忆技巧】“白"通鼻窍,“芷"止带下

【处方名称】生姜(附:生姜皮、生姜汁)

生姜图片
【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产地】四川、贵州
【特点】呕家圣药
【记忆技巧】“姜"形似胃,专治胃寒呕吐

【处方名称】香薷

香薷图片
【药性】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产地】江西、安徽
【特点】夏月麻黄
【记忆技巧】“香"能化湿,“薷"含夏日解暑之意

【处方名称】细辛

细辛图片
【药性】辛,温。归肺、肾、心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产地】辽宁、吉林
【特点】少阴经引经药
【记忆技巧】“细"通鼻窍,“辛"散寒饮

【处方名称】藁本

藁本图片
【药性】辛,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产地】陕西、甘肃
【特点】巅顶头痛专药
【记忆技巧】“藁"字头似巅顶,专治头部风邪

【处方名称】苍耳子

苍耳子图片
【药性】辛、苦,温。归肺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产地】山东、江苏
【特点】治鼻渊要药
【记忆技巧】“苍耳"多刺粘衣,祛风湿止痛

【处方名称】辛夷

辛夷图片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
【产地】河南、湖北
【特点】鼻渊头痛专用
【记忆技巧】“辛"通鼻窍,“夷"平头痛

【处方名称】葱白

葱白图片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产地】全国各地
【特点】通阳散结要药
【记忆技巧】“葱"中空通阳,“白"色入肺散寒

【处方名称】胡suī

胡荽图片
【药性】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产地】新疆、甘肃
【特点】透疹专用
【记忆技巧】“胡"通透疹,“荽"似香菜开胃


第二节 疏散风热药

顺口溜

薄荷牛蒡蝉蜕轻,桑菊柴胡葛根灵
升麻蔓荆木贼草,淡豆豉香风热清


药材详解

【处方名称】薄荷

薄荷图片
【药性】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产地】江苏、浙江
【特点】清利头目第一药
【记忆技巧】“薄"如清风透肌表,“荷"似凉叶清头目

【处方名称】牛蒡子

牛蒡子图片
【药性】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产地】东北、河北
【特点】透疹利咽要药
【记忆技巧】“牛"力透疹,“蒡"通咽喉

【处方名称】蝉蜕

蝉蜕图片
【药性】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产地】山东、河南
【特点】皮类药材质轻上行
【记忆技巧】“蝉"声清亮利咽喉,“蜕"皮明目退云翳

【处方名称】桑叶

桑叶图片
【药性】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产地】江苏、浙江
【特点】清肝明目要药
【记忆技巧】“桑"叶养蚕如润燥,“叶"脉似肝络平阳

【处方名称】菊花

菊花图片
【药性】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产地】安徽、浙江
【特点】明目要药
【记忆技巧】“菊"花明目,“花"性轻扬散风热

【处方名称】柴胡

柴胡图片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产地】山西、河北
【特点】少阳证要药
【记忆技巧】“柴"通少阳,“胡"须升提阳气

【处方名称】葛根(附:葛花)

葛根图片
【药性】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产地】湖南、广东
【特点】项背强痛专药
【记忆技巧】“葛"根蔓长通项背,“根"性升提止泻

【处方名称】升麻

升麻图片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产地】辽宁、黑龙江
【特点】升阳举陷要药
【记忆技巧】“升"字直接表升提,“麻"通透疹

【处方名称】蔓荆子

蔓荆子图片 【药性】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产地】山东、江西
【特点】头面风热专药
【记忆技巧】“蔓"延头面,“荆"刺祛风

【处方名称】木贼

木贼图片
【药性】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产地】东北、陕西
【特点】眼科风热常用
【记忆技巧】“木"通肝目,“贼"祛风邪

【处方名称】淡豆豉

淡豆豉图片
【药性】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产地】江苏、浙江
【特点】虚烦不眠要药
【记忆技巧】“豆"豉发酵如解郁,“淡"性轻浮散表热

结语

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适用于外感病初期(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每集一个故事

《解表药王国传奇》


背景设定
在遥远的东方,有一座神秘的“解表药王国”,分为两座城池:风寒城风热城。两城居民各司其职,共同抵御外邪入侵。风寒城居民擅长驱散寒邪,风热城居民则精通清除热毒。一日,外邪大军压境,两城英雄联手抗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第一章:风寒城英雄列传

寒风呼啸,冰霜凝结。风寒城的城墙下,一群身披白袍的战士严阵以待。他们的首领“麻黄将军”高举战旗,高喊顺口溜:
“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接!白芷生姜香薷配,细辛藁本苍耳子!”
话音未落,众将士各显神通——

  1. 麻黄将军(发汗第一药):
    他浑身散发辛温之气,一挥战戟,万千汗珠如雨落下,瞬间融化敌军冰甲。部下高呼:“将军发汗,寒邪退散!”

  2. 桂枝副将(通经活络):
    手持金色桂枝,轻点士兵经脉,寒气凝滞的关节顿时舒展。他笑道:“血脉畅通,何惧寒邪?”

  3. 紫苏叶医仙(解鱼蟹毒):
    敌军释放毒雾,紫苏叶轻挥衣袖,清香弥漫,中和毒素。她柔声道:“行气和胃,毒自消解。”

  4. 荆芥与防风双侠(透疹止痉):
    荆芥身形如针,穿透敌阵,将潜伏的疹毒逼出;防风如铜墙铁壁,挡住狂风,止住敌军痉挛攻势。

  5. 白芷与苍耳子(通鼻窍双雄):
    白芷手持香囊,驱散鼻塞迷雾;苍耳子抛出带刺飞镖,黏住风湿邪气,头痛敌军抱头鼠窜。

  6. 细辛与藁本(温肺止痛):
    细辛吹响骨笛,寒饮化雾消散;藁本跃上城巅,一剑斩断敌军“巅顶头痛”攻势。


第二章:风热城奇兵出击

风热城外,烈日灼灼,热毒弥漫。城主“薄荷仙子”轻摇羽扇,吟诵咒语:
“薄荷牛蒡蝉蜕轻,桑菊柴胡葛根灵!升麻蔓荆木贼草,淡豆豉香风热清!”
风热城精锐倾巢而出——

  1. 薄荷仙子(清利头目):
    她指尖轻点,凉风拂面,敌军热毒头昏目眩。薄荷叶化作利刃,直刺风热邪气。

  2. 牛蒡子与蝉蜕(透疹利咽):
    牛蒡子挥舞带刺流星锤,砸碎咽喉肿痛;蝉蜕展开透明双翼,声波震碎热毒瘴气。

  3. 桑叶与菊花(平肝明目):
    桑叶化作绿绸,裹住燥热肺火;菊花绽放金光,刺瞎敌军“目赤肿痛”之眼。

  4. 柴胡军师(和解少阳):
    他手持太极符,调和寒热矛盾,热毒阵中开辟一条“少阳通道”,敌军不攻自破。

  5. 葛根与升麻(升阳止泻):
    葛根藤蔓缠绕,止住热泻攻势;升麻高举旌旗,阳气升腾,热邪溃散如烟。

  6. 木贼与淡豆豉(明目除烦):
    木贼射出银针,刺穿翳膜;淡豆豉抛洒豆雨,化解虚烦,敌军夜不能寐,士气全无。


终章:两城联手,外邪溃败
风寒城与风热城英雄汇聚,麻黄与薄荷联手,辛温与辛凉交融,化作一道彩虹屏障,外邪大军灰飞烟灭。战后庆功宴上,众药举杯高歌:
“解表药,分寒热,发散透邪护山河!记顺口溜,识药性,治病救人显神通!”

flowchart LR
    A[风寒城] --> B(麻黄将军) --> C(桂枝副将) --> D(紫苏叶军医) --> E(荆芥疹毒) --> F(防风) --> G(白芷香囊) --> H(苍耳子) --> I(细辛吹骨笛) --> J(藁本跃上城巅)
    K(风热城) --> L(薄荷仙子) --> M(牛蒡子流星锤) --> N(蝉蜕) --> O(桑叶绿绸) --> P(菊花金光) --> Q(柴胡军师) --> R(葛根藤蔓) --> S(升麻旌旗) --> T(木贼银针) --> U(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