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祛风湿药-7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顺口溜
独活威灵通经络,川乌散寒木瓜和
蕲蛇搜风青藤走,徐长海风止痛多
路路通达寻骨痛,穿山伸筋解拘急
祛寒除湿痹痛脱,散寒诸药莫轻敌
药材详解
【处方名称】独活
【药性】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产地】四川、湖北
【特点】专治下半身风湿痹痛
【记忆技巧】“独活下行通腰膝”
【处方名称】威灵仙
【药性】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
【产地】东北、华东
【特点】治鱼刺卡喉要药
【记忆技巧】“威灵仙,骨鲠消”
【处方名称】川乌
【药性】辛、苦,热;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产地】四川、陕西
【特点】需炮制减毒(制川乌)
【记忆技巧】“川乌似火驱寒湿”
【处方名称】木瓜
【药性】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产地】安徽、湖北
【特点】治脚气水肿
【记忆技巧】“木瓜酸软化拘挛”
【处方名称】乌梢蛇
【药性】甘,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产地】浙江、江苏
【特点】蛇类药中平和之品
【记忆技巧】“乌蛇通络如游龙”
【处方名称】蕲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痒,定惊止痉
【产地】湖北蕲春
【特点】“蕲春四宝"之一
【记忆技巧】“蕲蛇搜风透骨痛”
【处方名称】青风藤
【药性】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产地】江苏、安徽
【特点】治风湿流注
【记忆技巧】“青藤蜿蜒通经络”
【处方名称】徐长卿
【药性】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祛风除湿,止痛止痒
【产地】东北、华北
【特点】治风湿痹痛兼皮肤瘙痒
【记忆技巧】“徐长卿,止痛痒”
【处方名称】海风藤
【药性】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痛
【产地】福建、台湾
【特点】治关节屈伸不利
【记忆技巧】“海风藤,舒筋挛”
【处方名称】伸筋草
【药性】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产地】东北、西南
【特点】治筋脉拘急
【记忆技巧】“伸筋草,解拘急”
【处方名称】路路通
【药性】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利水消肿,通经下乳
【产地】华东、华南
【特点】果实多孔通利
【记忆技巧】“路路通,孔孔通”
【处方名称】寻骨风
【药性】辛、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产地】江苏、安徽
【特点】治风湿骨痛
【记忆技巧】“寻骨风,找痛源”
【处方名称】穿山龙
【药性】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
【产地】东北、华北
【特点】治腰腿疼痛
【记忆技巧】“穿山龙,钻痛处”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顺口溜
秦艽防己清湿热,豨莶络藤通经络
桑枝横走雷公毒,丝瓜老鹳祛风热
臭桐降压海桐皮,风湿热痹此节克
清热利湿需辨证,关节红肿方可撤
药材详解
【处方名称】秦艽
【药性】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风湿,清湿热,退虚热,止痛痹
【产地】甘肃、山西
【特点】治虚劳发热
【记忆技巧】“秦艽清虚如秋风”
【处方名称】防己
【药性】苦,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止痛,止痛痹,利水消肿
【产地】浙江、安徽
【特点】治水肿脚气
【记忆技巧】“防己利水如开闸”
【处方名称】豨莶草
【药性】苦,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产地】江苏、湖南
【特点】治中风偏瘫
【记忆技巧】“豨莶通络草如针”
【处方名称】络石藤
【药性】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产地】华东、华南
【特点】治喉痹肿痛
【记忆技巧】“络石攀援清痹”
【处方名称】桑枝
【药性】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消肿
【产地】全国广布
【特点】治上肢痹痛
【记忆技巧】“桑枝横走通臂膀”
【处方名称】雷公藤
【药性】苦、辛,凉;大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活血消肿,杀虫解毒
【产地】福建、浙江
【特点】严格控制剂量
【记忆技巧】“雷公毒猛慎用量”
【处方名称】丝瓜络
【药性】甘,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活血下乳
【产地】全国广布
【特点】网状结构通经络
【记忆技巧】“丝瓜络,通脉络”
【处方名称】老鹤草
【药性】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泻痢
【产地】东北、华北
【特点】治湿热泻痢
【记忆技巧】“老鹳止痢兼通络”
【处方名称】臭梧桐
【药性】辛、苦、甘,凉。归肝经
【功效】祛风湿,降血压
【产地】华东、华中
【特点】治高血压兼风湿
【记忆技巧】“梧桐叶臭降血压”
【处方名称】海桐皮
【药性】苦、辛,平。归肝、脾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产地】广东、福建
【特点】治疥癣瘙痒
【记忆技巧】“海桐皮,止痒痛”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顺口溜
桑寄生补五加强,狗脊千年健骨方
雪莲温阳鹿衔草,风湿日久肝肾匡
强筋壮骨治痿痹,虚损劳伤此节良
久病入络需固本,标本兼治效彰彰
药材详解
【处方名称】桑寄生
【药性】苦、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产地】广东、广西
【特点】安胎要药
【记忆技巧】“寄生补肾似藤缠”
【处方名称】五加皮
【药性】辛、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产地】湖北、四川
【特点】“南五加"为正品
【记忆技巧】“五加强筋如钢骨”
【处方名称】狗脊
【药性】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产地】福建、云南
【特点】表面密被金黄绒毛
【记忆技巧】“狗脊金毛强腰肾”
【药性】苦、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产地】云南、广西
【特点】治老人足膝无力
【记忆技巧】“千年健,壮筋骨”
【处方名称】雪莲花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
【产地】西藏、新疆
【特点】治寒湿痹痛兼阳痿
【记忆技巧】“雪莲傲寒补元阳”
【处方名称】鹿衔草
【药性】甘、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
【产地】东北、西南
【特点】治虚劳咳嗽
【记忆技巧】“鹿衔草,补虚劳”
结语
每集一个故事
《祛风湿王国战记》
第一章:寒湿冰原的阴霾
寒湿冰原终年积雪,百姓关节冷痛如针扎,屈伸不利。药王传令:“需‘祛风湿散寒十二将’破此僵局!”
- 独活勇士(四川)持双刃斧(通腰膝)劈开冰层:“‘独活下行通腰膝’,寒痹立散!”
- 威灵仙智者(东北)挥拂尘(消骨鲠):“‘威灵仙,骨鲠消’!鱼刺喉痹皆可平!”冰原裂缝中卡喉的渔民瞬间痊愈。
- 川乌火将(四川)浑身赤焰(需炮制减毒),掷火矛驱寒:“‘川乌似火驱寒湿’!冷痛速退!”
- 木瓜药师(安徽)捧酸浆果(舒筋活络):“‘木瓜酸软化拘挛’!”百姓僵直筋脉如春水解冻。
- 蕲蛇刺客(湖北蕲春)潜行如影(搜风透骨),毒牙刺入冰魔心脏:“‘蕲蛇搜风透骨痛’!”
- 青风藤游侠(江苏)藤鞭缠绕(通经络):“‘青藤蜿蜒通经络’!”冰原裂痕弥合。
- 徐长卿猎手(东北)撒药粉(止痛止痒):“‘徐长卿,止痛痒’!”百姓皮肤冻疮尽消。
- 海风藤水手(福建)扬帆起航(舒筋挛):“‘海风藤,舒筋挛’!”渔民关节灵活如初。
- 伸筋草农妇(东北)抛草籽(解拘急):“‘伸筋草,解拘急’!”田埂上劳作的农夫直腰长叹。
- 路路通商贾(华东)摇铃铛(孔孔通利):“‘路路通,孔孔通’!”商队驼铃声疏通经脉。
- 寻骨风斥候(江苏)持罗盘(找痛源):“‘寻骨风,找痛源’!”精准定位冰原深处的风湿邪气。
- 穿山龙矿工(东北)挥镐破冰(钻痛处):“‘穿山龙,钻痛处’!”寒湿彻底瓦解。
冰原消融,百姓高呼:“散寒十二将,名不虚传!”
第二章:湿热雨林的毒瘴之困
南下至湿热雨林,此处瘴气弥漫,百姓关节红肿灼痛。药王警示:“此乃湿热痹证,需‘祛风湿热九侠客’!”
- 秦艽隐士(甘肃)煮药茶(退虚热):“‘秦艽清虚如秋风’!湿热虚热一并除!”
- 防己船夫(浙江)撑竹筏(利水消肿):“‘防己利水如开闸’!”水肿百姓如释重负。
- 豨莶草针师(江苏)飞针走线(通络如针):“‘豨莶通络草如针’!”中风偏瘫者颤巍起身。
- 络石藤琴师(华东)弹奏石琴(凉血消肿):“‘络石攀援清痹’!”琴音驱散喉痹肿痛。
- 桑枝樵夫(全国)扛柴枝(通臂膀):“‘桑枝横走通臂膀’!”樵夫挥斧自如。
- 雷公藤毒尊(福建)控毒雾(慎用量):“‘雷公毒猛慎用量’!”瘴气触之即散。
- 丝瓜络织女(全国)编网兜(通脉络):“‘丝瓜络,通脉络’!”百姓经络如网通畅。
- 老鹳草药师(东北)采药篮(止泻痢):“‘老鹳止痢兼通络’!”湿热泻痢立止。
- 臭梧桐道士(华东)焚叶驱邪(降血压):“‘梧桐叶臭降血压’!”高血压者头目清明。
- 海桐皮渔娘(广东)撒网捕毒(止痒痛):“‘海桐皮,止痒痛’!”疥癣渔民畅快笑谈。
雨林重现晴空,药王颔首:“湿热九侠,刚柔并济!”
第三章:朽骨荒原的救赎
最终来到朽骨荒原,此地百姓筋骨萎软,行走维艰。药王叹息:“久病入络,需‘强筋骨五圣’固本培元!”
- 桑寄生祭司(广东)吟唱古咒(补肝肾):“‘寄生补肾似藤缠’!”孕妇腰酸胎安如磐。
- 五加皮铁匠(湖北)锻钢骨(强筋骨):“‘五加强筋如钢骨’!”铁匠挥锤虎虎生风。
- 狗脊猎犬(福建)金毛闪耀(强腰膝):“‘狗脊金毛强腰肾’!”老猎户挺直佝偻脊背。
- 千年健长老(云南)拄龙杖(壮筋骨):“‘千年健,壮筋骨’!”百岁翁健步如飞。
- 雪莲圣女(西藏)捧冰蕊(补肾阳):“‘雪莲傲寒补元阳’!”阳痿樵夫重振雄风。
- 鹿衔草牧童(东北)吹叶笛(止血补虚):“‘鹿衔草,补虚劳’!”咳血牧人面色红润。
荒原化为绿洲,药王终言:“久痹需固本,强筋方为根!”
文章作者 会写代码的小郎中
上次更新 2025-03-20
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