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温里药-10
温里药
第一节 温里散寒药
顺口溜
附子回阳救逆急,干姜守中肉桂温
吴萸暖肝止呕泻,里寒诸证此药擒
药材详解
【处方名称】附子
【药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产地】四川、陕西
【特点】“回阳救逆第一品药”,需炮制减毒
【记忆技巧】“附子如阳回春,寒厥立消”
【处方名称】干姜
【药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产地】四川、贵州
【特点】“守而不走”,与生姜发散不同
【记忆技巧】“干姜守中暖脾胃”
【处方名称】肉桂
【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
【产地】广西、广东
【特点】治命门火衰要药
【记忆技巧】“肉桂引火归命门”
【处方名称】吴茱萸
【药性】辛、苦,热;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产地】贵州、湖南
【特点】治厥阴头痛要药
【记忆技巧】“吴萸暖肝止呕酸”
第二节 温中行气药
顺口溜
小茴丁香理气机,花椒良姜暖胃脾
澄茄胡椒散寒结,中焦虚寒此药宜
药材详解
【处方名称】小茴香
【药性】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产地】山西、甘肃
【特点】治寒疝腹痛要药
【记忆技巧】“茴香理气如调香”
【处方名称】丁香
【药性】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产地】海南、广东
【特点】治胃寒呃逆要药
【记忆技巧】“丁香止呃暖肾阳”
【处方名称】花椒
【药性】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产地】四川、陕西
【特点】治蛔虫腹痛
【记忆技巧】“花椒麻舌驱虫痛”
【处方名称】高良姜
【药性】辛,热。归脾、胃经
【功效】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产地】广东、广西
【特点】治胃寒冷痛
【记忆技巧】“良姜温胃呕逆停”
【处方名称】荜澄茄
【药性】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产地】东南亚
【特点】治寒疝腹痛
【记忆技巧】“澄茄行气散寒凝”
【处方名称】胡椒
【药性】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产地】海南、云南
【特点】药食两用调味品
【记忆技巧】“胡椒暖胃驱寒邪”
结语
每集一个故事
《温里药王国·驱寒记》
第一章:寒冰之境的危机
寒冰之境终年风雪肆虐,百姓四肢厥冷、脘腹冷痛,药王急召:“寒邪入侵,需‘温里散寒四圣’回阳救逆!”
第二章:四圣破寒
- 附子战神(四川)身披赤甲(大热有毒),高举炎阳戟(回阳救逆):“‘附子如阳回春,寒厥立消’!”戟光所至,冻僵的百姓苏醒,面色转红。
- 干姜守将(四川)筑火焰城(温中散寒):“‘干姜守中暖脾胃’!寒邪休想越界!”城池稳固,百姓胃痛渐止。
- 肉桂国师(广西)持阴阳镜(引火归元):“‘肉桂引火归命门’!”镜光调和阴阳,命门火衰者腰膝渐暖。
- 吴茱萸医仙(贵州)挥绿绸带(暖肝止呕):“‘吴萸暖肝止呕酸’!”厥阴头痛的工匠停止呕吐,头痛消散。
四圣联手,寒冰之境冰雪消融,药王颔首:“散寒四圣,力挽狂澜!”
第三章:中焦虚寒的暗流
寒邪退却后,中焦虚寒谷暗流涌动,百姓呃逆腹痛、蛔虫作乱。药王再召:“需‘温中行气六侠’平定内乱!”
- 小茴香调香师(山西)摇香炉(理气和胃):“‘茴香理气如调香’!”寒疝腹痛的农夫舒展眉头。
- 丁香歌者(海南)吟安神曲(温肾助阳):“‘丁香止呃暖肾阳’!”胃寒呃逆的妇人长吁暖流。
- 花椒刺客(四川)掷麻针(杀虫止痒):“‘花椒麻舌驱虫痛’!”蛔虫腹痛的孩童破涕为笑。
- 高良姜御厨(广东)熬姜汤(温胃止呕):“‘良姜温胃呕逆停’!”呕吐不止的老者畅饮暖汤。
- 荜澄茄船夫(东南亚)划气筏(行气止痛):“‘澄茄行气散寒凝’!”寒疝水手腹痛立消。
- 胡椒火夫(海南)撒辛香粉(驱寒邪):“‘胡椒暖胃驱寒邪’!”谷中寒气尽散,炊烟袅袅升起。
终章:温里药典的传承
从此,小艾再遇寒邪内侵之证,只需闭目回想附子的炎阳戟、丁香的安神曲、花椒的麻针,便能灵活选用温里药,驱散寒邪,温暖脏腑!
文章作者 会写代码的小郎中
上次更新 2025-03-20
许可协议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