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诊,即诊察了解;断,指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患者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进而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病变本质进行辨识,并做出概括性判断。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法、诊病、辨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本博文是 《中医诊断》 博文系列的 第一篇

1. 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

graph TB
    classDef left text-align:left
    classDef right text-align:right
    A[中医诊断内容] --> B[诊法]
    A --> D[辨证<br>(对病位、病性等疾病本质做出判断)]
    A --> C[辨病]
    A --> E[病案书写]
    B --> F[望闻问切]
    C --得出--> G[病名]
    D --推理--> H[start --> 症状(头痛、咳嗽)--> <br> --> 体征(舌苔薄白)--> <br> --> 证候(无汗+脉浮紧)--> <br> --> 证型(六经辨证中的“少阳病”)--> <br> --> 证名(风寒束表证)--> end]:::left
    E --> I[古称诊籍(淳于意)]
  • 症:包括症状和体征。症状是指患者对痛苦或不适的自我感受。体征是指医生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段获得具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征象。症是通过四诊收集而来。
  •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病位、病性等所做的病理性概括。

2.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 司外揣内
  • 见微知著
  • 以常衡变

3.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 整体审查
  • 四诊合参
  • 病证结合

结语

吾乃持明镜以照脏腑,执枢机而通表里。四诊之法,望闻问切如四维之柱。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若经纬之网。然诊非机械之术,实为心神与天地相参之艺——观神色可察气血盛衰,听声息能辨正气强弱,问疾苦以究病源深浅,切脉象而测阴阳浮沉。